黴漿菌感染頻傳 次氯酸有助預防黴漿菌感染
<新聞報導 2024/11/01> 台灣英文新聞 https://www.taiwannews.com.tw/zh/news/5963004
美國CDC警報:「行走的肺炎」黴漿菌疫情升溫 維持2個月高點 以幼兒居多
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在10 月18 日發布的警報,有「行走的肺炎」之稱的肺炎黴漿菌感染數升溫,在8月下旬達到高峰後,一直維持在高點,而且2至4歲幼兒的病例數也急劇增加。
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,又稱肺炎枝原體)是一種非典型的細菌,透過飛沫傳播,常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,亦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,以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。各年齡層均有感染之風險,但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。
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,通常症狀較輕微,且呈漸進式,可能有發燒、喉嚨痛和咳嗽,可持續1至4週,並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,並損害呼吸道內壁,包括喉嚨、氣管和肺部,估計約有10%的感染者會得到肺炎。
由於患者症狀較輕微,一般不會待在家休養或臥床休息,咳嗽症狀可持續數週甚至數月,所以又稱為「會走路的肺炎」(walking pneumonia)。
CDC於警報中提到,自今年3月31日至10月5日止,因肺炎黴漿菌引起的感染人數異常增加,並在8月下旬達到高峰後仍高居不下。此外,往年的感染族群多是學齡兒童和青少年,但今年則是2至4歲的幼童為多。
數據顯示,近來成人和幼兒、兒童病例數均有所增加,最顯著的年齡層是2至4歲,感染數從1%增加至7.2%,在過往從未有如此高占比;5至17歲則從3.6% 上升到 7.4%。
CDC表示,美國每年約有200萬人感染這種細菌。不過,這個數字很可能被低估了,因為許多病例沒有被診斷出來。
由於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,DCD提醒,應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,勤用肥皂洗手,沒有水時,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。咳嗽、打噴嚏時應蓋住口鼻,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。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,通常症狀較輕微,且呈漸進式,可能有發燒、喉嚨痛和咳嗽,可持續1至4週,並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,並損害呼吸道內壁,包括喉嚨、氣管和肺部,估計約有10%的感染者會得到肺炎。
由於患者症狀較輕微,一般不會待在家休養或臥床休息,咳嗽症狀可持續數週甚至數月,所以又稱為「會走路的肺炎」(walking pneumonia)。
CDC於警報中提到,自今年3月31日至10月5日止,因肺炎黴漿菌引起的感染人數異常增加,並在8月下旬達到高峰後仍高居不下。此外,往年的感染族群多是學齡兒童和青少年,但今年則是2至4歲的幼童為多。
數據顯示,近來成人和幼兒、兒童病例數均有所增加,最顯著的年齡層是2至4歲,感染數從1%增加至7.2%,在過往從未有如此高占比;5至17歲則從3.6% 上升到 7.4%。
CDC表示,美國每年約有200萬人感染這種細菌。不過,這個數字很可能被低估了,因為許多病例沒有被診斷出來。
由於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,DCD提醒,應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,勤用肥皂洗手,沒有水時,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。咳嗽、打噴嚏時應蓋住口鼻,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。
https://www.cdc.gov/ncird/whats-new/mycoplasma-pneumoniae-infections-have-been-increasing.html
<新聞報導 2024/11/19> 聯合新聞網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8370035
染黴漿菌病例增? 台大醫:成人易遭反向感染、明年才降溫
近期許多民眾感染黴漿菌,甚至同住家人、親友全數中標。臨床醫師指出,今年黴漿菌流行情況升溫,因抗生素抗藥性,兒童黴漿菌治療時間拉長,成人反被感染,而黴漿菌流行期落在夏、秋之際,近期個案數雖多,但呈現略降趨勢,不過,預期最快要到明年春天以後才會緩解。
近期流感疫情稍微降溫,但黴漿菌感染狀況仍頻傳。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振泰說,流感與黴漿菌感染之間並無明顯關聯;5歲以下孩童容易感染黴漿菌,且感染後症狀較為嚴重,不過,近期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重,原先使用紅黴素治療即可控制病情,現在必須使用其他抗生素,增加治療難度,小孩感染時間較長,連帶導致傳染給成人的機率增加。
王振泰表示,照顧小孩時不太可能一直戴著口罩防護,要避免成人被「反向傳染」有其難度,且黴漿菌潛伏期長達3周,有時小孩發病、康復後許久,成人才出現症狀,容易忽略是黴漿菌感染;黴漿菌確診必須使用聚合酶鏈鎖反應(PCR),一般診所較難執行,加上成人感染黴漿菌,併發肺炎的機率較低,可使用症狀治療控制病情即可。
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說,黴漿菌疫情自今年春節後開始大爆發,臨床上觀察個案數愈來愈多,夏秋之際達到高峰,目前雖稍有緩解,但感染者仍多,預期至少明年春天以後,才有機會脫離流行;近期新冠肺炎趨緩,民眾經過3年疫情,「已不太害怕其他病菌」,但預防黴漿菌的最好方式,仍是多佩戴口罩,減少飛沫專染機率。
張鑾英表示,近期門診感染黴漿菌的患者仍多,兒童患者是否要吃抗生素控制病情,要依個案而定,並非只要感染就要服用抗生素,不過,與成人不同,兒童患者多是初次感染,罹患肺炎的機率較高,如果咳嗽之外,還有發燒、肺炎等情況,就要積極治療。
<新聞報導 2023/11/28> 三立新聞網 https://webtest2.sanlih.com.tw/News.aspx?NewsID=1389517
揭密中國為何黴漿菌盛行!醫籲這樣做有效對抗、四情況快送急診
中國類流感疫情升溫,當地黴漿菌抗藥性比例高,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,將持續密切監控,已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。姜冠宇醫師則是撰文分析,為何對面黴漿菌很盛行?但他也說,「也許對我們的影響,我認為不是這麼大」。
姜冠宇醫師分析,1. 封鎖越久,各種疾病在開放時就越嚴重,所以是該區政策後遺症的呈現。
2. 對第一線經驗性抗生素的『抗藥性』;發表在2013年,從2008-2012年追蹤發現,北京區域的抗藥性遠高於其他國家,以上是Nature雜誌分析。
姜冠宇醫師說明,流行病的節奏,細菌常常是在病毒後面;根據小兒科同事的經驗,台灣從今年8月開始,其實就有陸續黴漿菌的案例在門診出現。「我是不認為台灣有相對這麼大的『免疫債』,加上台灣對於抗生素抗藥性的監測是比對面確實的,和限制社區抗生素政策推行一直以來是嚴格的。也許對我們的影響,我認為不是這麼大」。
另,姜冠宇醫師指出,世界衛生組織這一陣子在推行『AMR』,希望大家響應,要認知抗生素濫用會帶來抗藥性,並且要適度監測反應,其實就是希望不要發生這樣的現象,「我想我們都有做到」。
杜承哲醫師則是表示,黴漿菌本身沒有疫苗,但是你可以接種XBB和流感的疫苗,避免你在大家帶小孩衝急診的時候,你也一起在急診群聚;同時,防止飛沫傳染的方法:勤洗手、戴口罩,酒精與次氯酸水環境消毒,也同樣對黴漿菌有效。
1.當病童有下列情形,需至急診室求診:連續高燒、神智不清、呼吸困難、肌體麻痺。
2.當病童有下列情形,則需至門診求診:咳嗽合併發燒胸痛、不明原因關節或肌肉疼痛、不明原因皮疹時。